本報銀川訊 (通訊員 宋一楠)位于寧夏銀川市西夏區朔方路街道的寧陽商圈,地處城市核心區域,轄區企業集聚、業態豐富,有各類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1100多家,日均人流量超3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期人次可達5萬以上。針對企業數量多、黨員人數少、組織力量弱等問題,今年以來,朔方路街道黨工委啟動“掃樓式”走訪,發動寧陽商業服務有限公司牽頭組建2個聯合黨支部,覆蓋10家企業,并選派黨建指導員精準幫扶,推動企業從“各自為戰”走向“區域聯動”。
近些年來,銀川市聚焦新興領域黨的組織覆蓋、服務供給、資源整合等問題,通過強化協同聯動、創新組建方式、幫帶提升能力,大力推進新興領域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由33.11%提升至61.66%,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由32.6%提升至86.45%,黨的工作覆蓋率均達到100%。
為進一步調動各方力量統籌推動覆蓋工作,銀川市堅持壓實責任、協同聯動,建立專班推進、定人定責、統籌調度、分級培訓、定期通報5項機制,組成“兩個覆蓋”指導組,累計選派1945名黨員干部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點對點”服務。建立“部門篩查—分解數據—屬地摸排—比對反饋—聯動審核—鎖定數據”六步聯查機制,組織市場監管、稅務、民政等部門進行數據聯合比對,發動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地毯式”排查,已從未建立黨組織的新興領域組織中摸排出從業黨員1411名,完成組織關系轉接474名,有效破解“隱形黨員”摸排難題。根據部門聯動篩核情況,建立新興領域工作臺賬,確保以精確數據、精細管理推動“兩個覆蓋”精準高效。
創新組建方式,探索打造“重點龍頭單獨建、同類相鄰聯合建、樓宇商圈區域建、產業聯動行業建、流動黨員臨時建、群團組織跟進建”的“六建聯動”組建方式,推動形成“龍頭企業能建強,小微個體促聯建,流動黨員不掉隊”的工作格局。針對納統的民營500強、上市企業,全部單獨建立黨組織;針對園區、街區,以網格為單位,將相鄰的多個小微企業納入聯合黨支部,推動新組建聯合黨組織180個,覆蓋非公企業、社會組織485家;針對教育領域行業,推行“公辦帶民營”組建模式,將民辦學校納入公辦教育集團黨支部,統一管理,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管理標準統一、發展水平同步提升”良好局面;針對重點商務樓宇和商圈市場,以“樓智匯”“樓事會”等為紐帶,依托商圈樓宇市場產權方、管理方和街道社區黨組織,聯合組建區域性黨組織95個,覆蓋企業562家,以“鐵打的營盤”有效應對“流水的兵”;針對因特殊情況黨員組織關系不能轉接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及時指導建立臨時黨組織,實現流動黨員“流而不失”;針對群團組織建設,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在全市指導新建工會組織133個、共青團組織508個、婦聯組織798個,推進黨建和群建形成工作合力。
“我們在日常調研中了解到,部分新興領域黨組織存在黨務人員業務不熟、工作力量薄弱等情況,雖然建了組織,但作用發揮不明顯?!便y川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對此,市委組織部先后在全市組織實施“開展一次培訓、給予一定經費支持、確定一個活動陣地、配備一套黨建工具包、開展一系列組織生活”的“五個一行動”,著力提升新建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以老帶新傳幫帶,建立“新老接力+結對共建”機制,從全市范圍內選樹20名優秀導師,通過手把手現場指導、面對面案例教學、點對點疑難解惑等方式,幫助新興領域黨組織的“新”書記成為黨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強化典型示范促提升,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培育60個市級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示范點,公開發布10個“雙融雙強”典型案例;召開全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推進會暨黨建品牌觀摩交流會,組織企業黨組織代表實地觀摩智慧宮、共享集團等黨建成績突出的優秀企業,引導新興領域黨組織進一步了解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的經驗舉措,切實增強抓好黨建工作的內生動力。精準施訓強能力,先后圍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務工作者、新興領域黨員,舉辦黨建工作市級示范培訓班4期,指導各縣區、園區和市屬行業系統黨(工)委舉辦各類培訓班13期,通過“政策解讀+小組研討+書記講給書記聽+先進典型大家學”等教學方式,累計培訓新興領域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等1030名,有力提升了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者履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