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區內電瓶車充電難、停車亂,大家沒少為這事鬧心,自從有了黨群服務站,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苯?,家住江西省井岡山市香榭麗小區的居民郭娟感慨。
原來,小區電瓶車充電樁不足、停車位規劃不合理等問題納入黨群服務站議事清單后,一周內就重新規劃了停車位,并新增智能充電樁,居民紛紛為此點贊。
近些年來,井岡山市創新“小區黨群服務站”治理模式,將紅色堡壘建在群眾家門口,通過前移陣地、下沉力量、延伸服務,有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建成小區黨群服務站24個。
井岡山市將黨群陣地前移,依托物業辦公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所,采取政府投、對口幫、小區籌、社會捐等渠道,因地制宜、因需規劃,打造集便民服務、矛盾調解、學習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小區黨群服務站,持續凝聚黨員力量。
建好不是目的,用好才是關鍵。井岡山市推行街道包聯干部兼任站長,社區干部、專職網格員、物業公司負責人、業委會主任擔任副站長,下轄N名樓棟長的“1+4+N”架構,吸納補充黨員骨干、離退休黨員、退役軍人等群體,成立“鄰里幫幫團”等志愿者隊伍,健全黨員輪值、社工主導、志愿者補充的“365天不打烊”模式,共同打造睦鄰友好的“熟人小區”。
堅持把群眾小事當作治理大事來抓,井岡山市暢通訴求渠道、方便群眾報訴,不僅在服務站內搭建集議事協商、矛盾調解等功能于一體的“井岡議事廳”,設置“黨員進網格 井岡議家親”居民訴求公開征集窗口,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還在線上開通“纮星到家”等15個民聲通道小程序,讓居民訴求“碼”上反映、及時響應;更以小區黨群服務站為中轉,常態化開展“黨員進網格 井岡議家親”活動,推動3390名在職黨員沉網入格,全面收集民情民意。
如今,小區黨群服務站不僅是居民反映問題的窗口,更成為凝聚治理合力的“紐帶”。井岡山市推動169家共駐單位投入共建資金保障服務站運轉,又推動住建、城管、供水等部門常態進駐,特別是對于需多部門聯辦訴求及時啟動“吹哨”程序,由掛小區市領導開展“民聲面對面”督促相關部門“應哨”,確保問題妥善解決。
家住怡園新村小區的李婷夫婦,因為工作時常需要加班,家里沒人做飯,如何讓孩子吃飽吃好成了她最頭疼的問題。李婷這樣的家庭并非個例,“小區能建個食堂”已成為居民們共同的期盼。
了解到這一需求后,怡園新村小區黨群服務站迅速將“小區共享食堂”列入共建項目,聯合共建單位出資改造閑置用房,引入專業餐飲團隊運營,按照“公益+低償”模式每日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食。服務站還開設托幼托管服務,為幼兒打造兒童活動室,為老人打造“夕陽紅”活動室,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溫馨服務。
服務站生命力的強弱在于為民服務質效的高低。井岡山市將便民服務下沉到服務站,提供微波爐、雨具梯子等工具,將幫代辦服務矩陣延伸至每個樓棟單元,圍繞居民代繳代購、上門診療等便民服務幫代辦,開展“我們的節日”等文明實踐活動,真正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本報通訊員 黃海濤 陳足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