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舟山訊 (通訊員 普組軒)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成為浙江省船舶修造領域首家獲得“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的企業、全球首艘馬士基大型集裝箱船甲醇雙燃料改裝項目順利完工交付、船舶海工產業鏈產值保持全省領跑……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黨建賦能“藍色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些年來,普陀區聚焦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加快推進產業鏈黨建工作,著力建強鏈上組織、加大資源供給、優化惠企服務,持續打響“綠色修造船”品牌,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建強鏈上組織。以舟山中遠海運重工、鑫亞船廠、萬邦重工等鏈主企業為中心,組建船舶海工產業鏈黨委,由區分管領導擔任黨委書記,統籌產業發展全局。用好區船舶修造行業協會平臺,通過鏈主企業示范帶動,圍繞組織建設、技術創新等方面開展黨建聯建,推動鏈上企業黨組織覆蓋率提升至70%。
加大資源供給。建立黨建聯席會議機制,統籌黨員技術專家,采用選聘科技副總、產業導師方式,協同推進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搭建聯智圓桌會、聯創沙龍匯、聯學開放日、聯技工地課、聯巡安全行“五聯交流平臺”,暢通技術轉化渠道。深化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為優質船舶海工企業提供配套支持,有效緩解企業融資壓力。
優化惠企服務。堅持資源匯聚鏈上,服務沉到一線,統籌抽調應急、屬地鎮街等單位黨員業務骨干,組建助鏈強企服務小分隊,通過項目、政策、服務“三張清單”,精準解決企業訴求。依托產業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船舶企業服務驛站,整合公安、海事等部門資源,提供118項基本政務與85項增值服務,實現“一窗受理、一站辦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