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太平山村冷水魚養殖基地,虹鱒魚、金鱒魚、中華鱘魚等冷水魚成群游動,池塘邊的軟棗子和秋白桃已近成熟,一派生機盎然?!拔覀儑@冷水魚和特色采摘,發展鄉村旅游,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日子越過越好?!贝妩h支部書記王喜良說。
過去的太平山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收入低、產業項目少,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空心村”。2022年,村黨支部圍繞村域資源進行調研,最終確定利用本村優質、豐富、清潔的冷水資源,發展特色冷水魚養殖項目。
思路有了,還得組織好、管理好。面對村民們剛開始的質疑,太平山村黨支部發動黨員自籌資金,同時向上級部門積極爭取,最終讓冷水魚養殖項目上馬運行。黨員帶頭先試,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黨員+村民”的發展方式,為沒有養殖技術和經驗的村民提供全方位幫助,讓村民融入集體中,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主體,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為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太平山村打造覆蓋“生產—加工—銷售—品嘗”的立體化冷水魚產業鏈,構建“線上+線下”雙軌運行模式,線上依托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形式;線下對接大型超市、餐飲機構,并在周邊設立直銷點,以“美景+美食”吸引訂單,打通產銷閉環。
村黨支部以“黨群共富”活動為契機,村集體依托集體養魚場打造涌泉生態產業園,栽種軟棗子和秋白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采摘,同時引導周邊村民利用閑置房屋,發展民宿產業,增加經濟收入,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如今,一個“水里養金、岸上生財”的新景圖正徐徐展開。虹鱒魚、金鱒魚、中華鱘魚、七彩鮭魚和細鱗魚等冷水魚,遠銷北京、黑龍江和吉林等地,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穩步攀升,開辟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路。(本報通訊員 關洪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