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蔥蘢,萬物生長。近日,記者深入走訪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復合、大山、哨樓、桂灣四個村。這四個村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稟賦普通、基礎硬件一般,但由于“頭雁”引領人才集聚,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特色產業因地制宜蓬勃發展,鄉村治理共建共享,呈現出一幅支部強、產業穩、群眾富的生動圖景。
黨建引領強核心
“頭雁”書記最關鍵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級黨組織帶頭人視野寬、有干勁、點子多、能落地,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心骨”。富加鎮大山村村委會旁的巾幗勞務合作社內,有村黨總支書記楊奕的另一間辦公室。一個手機架、兩個補光燈、一張桌子、一排架子,大山村的農產品及眉山的“土特產”映入眼簾,“村書記助農直播間”的背景字樣很是醒目。
2019年,楊奕回到老家擔任大山村黨總支書記。上任之初,村里數十萬斤柑橘滯銷,情急之下,楊奕發動村干部通過微信朋友圈吆喝叫賣。幾十斤、幾百斤、幾千斤,村干部接單后送貨上門,緩解柑橘滯銷之困,沒想到效果還不錯。2024年6月,楊奕參加四川省集體經濟電商主播人才培訓后,深刻認識到,“村干部要敢于堂堂正正、理直氣壯地搞直播!”
培訓結束回到大山村,楊奕自掏腰包購買直播設備。2024年7月1日,“大山村楊書記”抖音號正式開播。除了銷售柑橘,也幫留守老人們賣手工制作的豆瓣醬和干豇豆、土雞、鴨蛋等農特產品。楊奕在工作間隙隨手拍的村里生活、農特產品短視頻發布后,收獲大量點贊。目前,楊奕的抖音賬號已經有15.5萬個點贊、1.2萬名粉絲。幫助大山村的農產品走出大山的楊奕,成為眉山市村級黨組織書記中的“網紅”。
祿加鎮復合村土地少、水源差,自然資源不足,產業不成規模。37歲的退伍軍人黃朝松自2018年起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購置了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20臺農機,把16名村組干部、共產黨員、脫貧戶培訓成熟練的農機手,農機耕作隊的服務范圍覆蓋仁壽縣彰加、禾加、滿井等鄉鎮。村里組建的勞務合作社,到縣內和鄰近的眉山市東坡區開展柑橘套袋、鋤草、分揀勞務;該村還與仁壽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合資成立農資供銷超市,服務當地群眾,解決農資配送運輸等難題。2023年、2024年,復合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百萬元?!敖衲昵?個月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0萬元,全年收入超過去年應該沒有問題?!?025年初接任復合村黨總支書記的溫順利同樣充滿信心。
2013年大學畢業的張國君,在方家鎮哨樓村做過會計、村民組長、村黨總支副書記。經過田間地頭摸爬滾打的他,既有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又有大學生的眼界視野,在2017年的村“兩委”換屆中,張國君順利當選哨樓村黨總支書記。
上任伊始,張國君面臨村組道路少硬化、干群相互不信任、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與其說破嘴皮子,不如干出真樣子。他進組入戶聽意見,連續召集黨員、村民代表找癥結,清理收回被占用的集體資源,一年做通群眾思想工作騰地拓寬路基,兩年爭取項目資金完成道路硬化。在張國君的帶領下,哨樓村建設高標準農田,擴大藤椒、辣椒、肉豆、生姜等蔬菜種植面積,吸引在外能人回村開辦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廠、肉牛養殖場。
產業發展強特色
因地制宜找賽道
各村資源稟賦各異、產業基礎不同,產業振興需要因地制宜、差異錯位、借力互聯網,方能找到各自向前的最適宜賽道。
“今年的大棚枇杷做好了防雨、防曬工作,果形大、少斑點,品質好價格自然就高?!蔽膶m鎮桂灣村黨總支書記曹廉剛牽頭的大棚枇杷種植基地,正在進行新一輪設施維護和果樹管理,為來年更好的收成做準備。
桂灣村深耕傳統枇杷產業并探索種植大棚枇杷,從當初的15畝試點發展到如今的300畝,效益初顯,每畝年均增收3000多元。曹廉剛和駐村第一書記李洪偉對接蜀道集團,將桂灣枇杷擺進成赤高速文宮服務區。由于枇杷品質好、味道巴適,加上高速公路的客流量,“銷售額最多的一天超過了3萬元,普通農戶今年枇杷收入掙個三四萬元?!?025年上半年,桂灣村集體經濟收益55萬元,獲評市級村級集體經濟增量收益“十佳村”。
劉帥兵大學畢業先后在成都、深圳、江西等地從事銷售工作。2023年5月,他被招引回復合村,成為眉山市第一個鄉村職業經理人。頭腦活、點子多、懂營銷的劉帥兵,回村后全面“操盤”復合股份經濟合作社和農資供銷合作社。他注冊“愛上鄉土味”微信公眾號,寫出接地氣、有溫度的品宣文案,拍攝田間地頭的實物照片,從3000多畝柑橘和老百姓散養的土雞、土鴨、土鵝,生態豬制作的臘肉、香腸,再到田間地頭的蔬菜,復合村的“土特產”紛紛上線,通過朋友圈、視頻號、微信公眾號對外亮相。
從剛開始的有啥賣啥到后來有方向地統籌策劃,復合村的“鄉土味”營銷逐步升級。劉帥兵把復合村及附近群眾的蔬菜、瓜果、雞鴨組合搭配,面向北京、深圳等地定制“周廚房禮包”,讓一些城市白領“一單下手、整周不愁”,逐漸贏得穩定客源。通過“愛上鄉土味”賬號營銷,每年為復合村及鄰近村賣出農特產品300多萬元。目前,“愛上鄉土味”微信公眾號的長期關注人數有2727個,劉帥兵說:“我們不追求流量,只要客戶穩定,能為群眾切實增收就行?!?/p>
鄉村治理有智慧
共建共享更宜業
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與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如何相融互嵌?不忘初心、勤勉履職的村組干部與德高望重、傾情鄉梓的鄉村能人攜手共建,是不可或缺的基層智慧。
大山村的巾幗勞務合作社名實相符,從村“兩委”到合作社,村黨總支書記、副書記以及合作社負責人、勞務經紀人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該合作社經紀人王莉主要負責對接當地的業主果園,組織大山村剩余勞動力就近開展果園除草、修枝、疏果、套袋等工作,增加勞務收入。巾幗勞務合作社對務工群眾不收介紹費,企業給多少,群眾就領多少。大山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春華說,村“兩委”干部和合作社成員都是帶小孩、照顧老人的女同志?!拔覀儗Υ謇锏睦先?、婦女更有愛心和關懷,楊奕書記直播賣出去的農特產品,錢全部都給群眾,不會收一分錢?!?/p>
“干部有愛心,群眾很認可,干群關系自然很和諧?!比蕢劭h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負責人說,他們多次去村里隨機走訪,不少群眾豎起大拇指為村干部點贊。
在桂灣村村委會大廳內,“群眾點單我來辦,群眾訴求我來幫”的服務標語直觀、醒目。村民有所呼,干部有所應。桂灣村三組兩位村民因為村道拓寬工程邊界權屬發生爭執,曹廉剛當天下午喊上村民組長,既耐心傾聽雙方訴求,又巧妙運用政策法規講道理,同時借鄰里鄉情進行疏導,半個小時后雙方握手言和,“村干部下沉快一點,言語懇切點,事情理清了,調解就好辦了?!辈芰畡傉f。
今年6月,哨樓村迎來160余名省內外的散文家和詩人,舉行《文脈哨樓》《詩意哨樓》新書發布儀式。通過開展百名作家寫哨樓、百名畫家畫哨樓、百名攝影家拍哨樓等活動,借助文藝圈的持續關注,哨樓村走進了更廣闊的公眾視野。
走進哨樓村,5000平方米的村史館讓人眼前一亮。從辜李兩家的族譜、明代哨樓村手繪地圖、本地歷代耕讀走出的文進士武舉人,到數十年前的煤油燈、犁耙、老自行車、收音機,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珍貴老照片、文獻資料和實物,記錄著哨樓村的歷史傳承和鄉愁記憶,也見證著哨樓村的時代變遷和振興巨變。
記得來路,回望鄉愁。通過以鄉愁記憶引導鄉村能人建言獻策、回鄉興業,哨樓村成功推動“三公里旅游環線”、方曲河流域整治等多個項目落地,全鎮最偏遠的哨樓村,如今人氣更旺了、名氣更響了。張國君認為,“最明顯的變化是干部群眾更自信了?!?/p>
核心鞏固,振興提速。仁壽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縣著力培育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頭雁”隊伍,以“頭雁”引領釋放“群雁”效應。數據顯示,仁壽縣已有105名“80后”“90后”優秀人才擔任村級黨組織帶頭人,從致富帶頭人、優秀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中儲備了600名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后備力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邱文清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