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江西省南昌市大街小巷的氤氳煙火里,活躍著這樣一群身影:背著保溫箱的外賣騎手、身著工裝的快遞小哥、在車流中穿梭的網約車司機、在屏幕前直播帶貨的網絡主播、在鍵盤上編織故事的網絡作家……他們用各自的畫筆勾勒出城市的輪廓,共同構成充滿活力的新就業群體。
近些年來,江西省南昌市積極探索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有效途徑,在建強組織、關心關愛、作用發揮上持續發力,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融入城市基層治理。
筑牢“紅色堡壘”
龍頭單建 產業聯建
進入秋季以來,江西流量經濟產業基地燈火通明、熱火朝天。在這個擁有近200間直播間,30余家優質網紅孵化機構、直播企業,67家簽約注冊企業的基地里,主播們正忙碌地在鏡頭前推薦來自省內各地的爆款好物——蜂蜜、高粱酒、南昌拌粉、酒糟魚……成交量不斷上漲,快遞雪花似的運往全國各地。
作為南昌市流量經濟的重要聚集地,青山湖區京東鎮采取“龍頭單建、產業聯建”相結合的方式,成立江西流量經濟產業園黨委,通過黨建引領激活流量經濟新動能。
聚焦新興領域黨員分散、黨組織有效覆蓋難等情況,南昌市委組成專題調研組赴園區、樓宇、商圈等區域調研,了解新興領域黨建、群建工作情況,發掘創新案例,分析突出問題,推進黨組織應建盡建。深化“兩個覆蓋”,建立行業部門、平臺企業、屬地單位黨建信息聯動摸排機制,采取平臺“歸口”建、行業“統領”建、園區“區域”建、社區“兜底”建等方式,持續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新組建各類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129個。
針對新興領域黨員數量少、組織作用發揮難等問題,依托“洪城紅”基層黨建信息化平臺,動態掌握、精準分析新興領域主體和黨員實時數據,分領域分類型分群體建檔,實現“一域一清單、一企(社)一檔案”。
進賢縣對屬地上報的組織覆蓋信息進行逐個比對,查漏補缺,在園區開展崗位練兵、職業培訓、服務咨詢活動中,同步收集流動黨員信息,摸排流入“隱形黨員”27名。同時,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對摸排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梳理、及時更新,為后續推進黨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筑牢數據根基。
紅谷灘區從企業管理層選配黨組織書記,加強對企業出資人、高級管理人員、高知高技能群體的政治吸納。舉辦新興領域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培訓班,提升新興領域黨務工作者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發展黨員向新興領域傾斜,將新興領域納入年度發展黨員結構性計劃,努力把優秀骨干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優秀骨干,把黨員優秀骨干培養成企業負責人,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
構建棲息港灣
豐富功能 定期幫扶
“以前跑車的時候,休息根本沒個好去處,冬天冷夏天熱?,F在有驛站可以躺會兒,整個人精力狀態更好,干勁十足!”南昌市網約車司機焦道洲開心地說。
錨定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樞紐,南昌市以網約車司機需求為導向,整合全市44個街道、999個社區資源,高標準打造網約車司機暖“新”驛站,內部設有就餐區、休息室、活動室等多個區域,周邊配備充電樁,為司機們提供就餐充電、讀書學習、洗漱休息等功能的24小時便捷服務,滿足新就業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需求。
青山湖區在“洪城紅”暖心驛站專門開辟交流活動區,定期組織各類主題活動,邀請司機分享跑車過程中的高效接單技巧、如何應對突發狀況,更好服務社會,推動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期間,準備特色美食,讓遠在異鄉的司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青云譜區整合機關部門、街道、社區資源,開展“夏日送清涼”等系列活動,建立“一對一”定期聯系機制,不定期走訪慰問新就業群體困難家庭,已為34個家庭提供幫助。
推動產業升級
走訪問需 上門解難
2025年初,位于南昌縣向塘鎮的江西正源電氣科技有限公司迎來發展“黃金期”,訂單量持續攀升,廠區的生產、倉儲空間已難以滿足擴產需求。購置土地擴建新廠區成了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必選項。聯合黨支部書記在走訪企業了解到這一核心訴求后,當即把問題納入“企業急難愁盼清單”,第一時間牽頭成立專項服務小組,梳理審批流程節點、主動幫助對接自然資源等部門,全程跟進土地選址、政策解讀、材料審核關鍵環節。僅用一個月時間,順利完成項目建設用地手續,讓企業真正感受到了黨組織服務企業的溫度與效率。
南昌市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精準對接需求,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引導新興領域黨組織設立黨員科研攻堅小組、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開展黨員先鋒創績、黨員公開承諾踐諾、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我為發展獻一策”等活動,推動黨組織、黨員在生產經營、技術攻關、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作用,形成“黨建搭臺、經濟唱戲”的良好局面。
推動治理對象向治理力量轉變,黨組織發動黨員帶頭、群團響應、群眾參與,成立黨群攻堅突擊隊、黨群小分隊、黨群志愿服務隊,與屬地結對共建,定期開展“三聯三亮三服務”和在職黨員進社區等活動。東湖區組織26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擔任兼職網格員、交通安全員、民情速遞員,通過“發現—上報—解決—反饋”閉環管理機制,解決環境整治、安全隱患等基層社會治理風險和問題,推動他們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治理參與者”。(本報通訊員 鄧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