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林下跑的芪林雞,自2022年以來,光這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了200多萬元!”內蒙古包頭市懷朔鎮興圣公村黨支部書記指著檸條林下成群的芪林雞介紹。這個曾經靠天吃飯的村莊,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公司化運營”模式,讓“芪林雞”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懷朔鎮的蛻變正是固陽縣全域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生動注腳,2024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達到6760.79萬元,同比增長52.34%,黨建引領下的“一村一品、全域共興”格局加速形成。
堅持規劃先行,固陽縣將黨建引領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編制《固陽縣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2025—2027年)》,構建“縣委統籌、鎮黨委主抓、村黨組織落實”三級聯動體系,為全縣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縣委組織部按季度召開調度會,建立“問題臺賬+銷號管理”機制,推動29個扶持項目落地見效,組織31個村試點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打開了“土地有租金、村里分股金、農民有薪金”的新局面。
聚焦產業創新,固陽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發展格局。西斗鋪鎮紅泥井村通過建設萬畝向日葵、萬畝黃芪種植基地,配套建設商業綜合體、糧油交易市場和黃芪倉儲物流基地,實現從單一種植向“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轉型。下濕壕鎮依托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優勢,在三城仁壕村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黃芪田間管理,實現全程水肥一體化監測,將設施農業大棚與周邊旅游資源串點成線,打造農旅融合項目,吸引游客體驗沉浸式采摘。
除農牧業領域,固陽縣積極打造“農旅+文旅”融合業態,下濕壕鎮芍藥花海、興順西鎮五金河露營地、銀號鎮大廟人家等項目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探索“新能源+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興順西鎮開拓思路,在縣城飛地建設新能源充電樁項目,開辟綠色增收新路徑。
“產得出”更要“賣得好”,固陽縣有效整合資源,探索多種銷售推廣模式助力農民增收。在銀號鎮,通過“政府搭臺、村集體唱戲、農戶參與”的方式,鎮黨委開展“包融助農志愿服務隊公益鄉村行”活動,與5家單位簽訂購銷合同。在下濕壕鎮白銀合套村,村黨支部針對村里老年人多、土地撂荒問題,牽頭成立紅慶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將5000多畝土地集中托管流轉,發展鮮食甜玉米種植和肉羊養殖循環經濟。
據固陽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產業發展帶動下,全縣村級經濟組織“造血功能”顯著增強。下一步,固陽縣將深入落實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持續推進“總量提升、業態培育、項目提質、品牌打造”四大工程,讓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作者:固陽縣委組織部,殷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