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城訊 (通訊員 唐聞超)村書記關注集體經濟發展卻困于“三資”管理知識盲區,青年黨員渴望學習電商助農但缺少實訓平臺,如何破解?近年來,遼寧海城市堅持需求導向,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和方式,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轉變。
構建“政治理論+黨性鍛煉+實用技術”的教學體系,在扎實做好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培訓內容與基層黨員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建立多維需求采集機制,通過問卷調查、駐村調研等方式,收集不同黨員群體個性化需求80余項,運用大數據分析形成黨員群體畫像,最終精準確定基層治理、土地確權等25個專題課程庫,精心打造40個具有本地特色的現場教學點。
針對農民黨員,將課堂設在產業鏈、直播間等教學點,結合南果梨種植、西柳服裝貿易等傳統優勢產業,量身定制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直播電商合規運營等實訓內容。針對黨員干部,結合當前中心任務和干部履職的實際短板,推出應急管理、數字經濟、現代農業技術等一系列實用課程。特別是打造出“中小村治理模式解析”等多款源自本地實踐的精品課,把服務群眾的來龍去脈講清楚,有效提升黨員干部應對復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索開展案例式、體驗式、研討式等互動教學,打造出模擬法庭、新質生產力研討、科學決策實戰推演等12門特色課程,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可感可知的實踐,增強了學員的參與感和積極性。